江苏文力昌企业信用服务有限公司,欢迎您!咨询电话:0514-88466618 登录
 政策法规

社会信用体系

2016-03-30 阅读:989次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信用体系与征信国家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保证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它以有关的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专业机构为主体,以合法有效的信用信息为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为目的,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比较健全,公正、权威的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已在全国普及,信用交易已成为其市场经济的主要交易手段,这样的国家通常被称为征信国家。在征信国家,信用管理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意识强烈,注重维护信用,有着明确的信用市场需求。因此,征信国家的对外信誉较好,信用交易的范围和规模很大,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福利。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信用发挥作用的前提,它保证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间遵循一定的规则达成交易,保证经济运行的公平和效率。
  社会信用体系具有记忆功能,能够保存失信者的纪录;
  社会信用体系具有揭示功能,能够扬善惩恶,提高经济效率;
  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预警功能,能对失信行为进行防范。
  三、社会信用体系的结构
  一个完整的信用体系是由一系列必不可少的部分或要素构成。这些部分或要素相互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守护市场经济的信用圣地,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从而保障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1、从纵向延伸的角度
  社会信用体系能够正常运转,必须包括以下要素:信用管理行业和信用法律体系。信用管理机构和信用法律体系有机结合,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转。
  (1)信用管理行业
  信用管理行业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硬件",它拥有覆盖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训练有素的信用管理人员,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各种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
  广义的信用管理行业包括以下几个分支:企业资信调查、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资产调查和评估、市场调查、资信评级、商帐追收、信用保险、国际保理、信用管理咨询、电话查证票据。
  (2)信用法律体系
  信用法律法规是社会信用体系的"软件",它为信用管理行业的商业行为提供"游戏规则"。
  2、从横向分割的角度
  社会信用体系包括公共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三者共同作用,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
  (1)公共信用体系
  公共信用体系就是政府信用体系。从社会信用体系的全局来看,公共信用体系是影响社会全局的信用体系。建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前提条件。公共信用体系的作用在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避免政府朝令夕改、倒债等失信行为,提高政府行政和司法的公信力。
  (2)企业信用体系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所以企业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体系的作用在于约束企业的失信行为,督促企业在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企业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信用数据库,它动态地记录了企业在经济交往中的信用信息。
  (3)个人信用体系
  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信用的提供者和接受者,因此个人信用体系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信用体系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它至少从两个方面对社会信用体系发挥作用:首先,它为授信者的个人授信提供信用信息;其次,它弥补了公共信用体系和企业信用体系的疏漏。个人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个人信用数据库,数据库的信息采集与营运模式和企业数据库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和查询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
  四、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信用中介机构为主导的模式;二是以欧洲为代表的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模式。
  1、美国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信用中介机构为主导"的模式,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则和信用管理行业的自我管理来运作,政府仅负责提供立法支持和监管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转。在这种运作模式中,信用中介机构发挥主要的作用,其运作的核心是经济利益。
  2、欧洲模式
  以欧洲为代表的"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模式,是政府通过建立公共的征信机构,强制性地要求企业和个人向这些机构提供信用数据,并通过立法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在这种模式中政府起主导作用,其建设的效率比较高,它同美国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被作为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建立,而不是由私人部门发起设立;
  (2)银行需要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用信息;
  (3)中央银行承担主要的监管职能。
第二节 建立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
  一、案例
  1999年7月,武钢实业公司收到一封"法国阿普洛德国际(集团)公司"的来函。信中称,该集团的注册资金为23亿美元,是一个在欧美拥有众多投资企业的大型跨国集团,1997年工营业额高达35亿美元,并正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该集团希望能和武钢实业公司合资开发纸塑复合袋项目,条件是在600万人民币总投资中,双方各投资50%,由法方负责购买设备并返销全部产品。然而,经过几轮谈判,武钢怀疑了。为什么法方坚持生产设备必须要从法国进口,而且价格如此高呢?于是经过调查得知:法国工商登记处根本没有该公司的登记,其提供的地址是一家与该公司无任何关系的小餐馆的地址。
  外经贸部的有关部门就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或拥有有关企业资信状况的数据库,或拥有遍布世界各地资信调查人员,可以低成本的为需要信用信息的企业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预防失信行为的发生或使失信者遭受惩罚该案例中,如果没有信用服务机构或没有这些信用数据库,武钢很可能会和对方签合同,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信用缺失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性
  1、从微观上看,信用缺失阻碍了生产、交换的正常进行
  市场信用缺失不仅造成了投资经营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增加和交易方式的倒退,从而阻碍了货币资金向资本资金的转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从宏观上看,信用缺失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失当,国家宏观调控失灵,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国民经济发展受阻
  信用危机带来的危害,表面上是企业成本增加、市场风险增大和投资降温;在深层次上,信用问题减少了供给和需求,降低了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益,最终表现为经济增长率受损,整个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这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三、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
  1、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扩展和复杂化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相制约的信用关系。这种信用关系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得到充分发展,并维系着错综复杂的市场交换关系,支持并促成规范的市场秩序。可见,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存在的基础。
  (2)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西方发达国家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建立了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了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否已成为市场经济成熟与否的显著标志。在我国,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客观上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紧迫要求。
  (3)信用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信用具有货币属性,能够实现一定的经济政策功能,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2、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
  (1)企业的经济活动需要信用来保障
  企业是社会信用活动中最活跃的层次,是巨大的信用需求者和供给者。企业进行转产改制和科技创新,需要通过银行信贷、证券市场操作和债券的发行等方式筹集大量的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资金。但由于信用缺失行为大量存在,使银行不敢轻易放贷,企业难以通过正常的信用渠道获取生产发展资金。
  (2)扩大消费市场需要信用来启动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依靠扩大本国信用交易总额来扩大市场规模、拉动经济增长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下,一国的市场规模会因信用交易的增长而成倍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加就业。因此,要扩大市场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3、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的需要
  (1)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金融风险危及金融安全,而信用风险是目前我国最大金融风险。
  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银行信用规模快速扩张,信用制度不规范、不健全造成的。加强信用制度建设,通过增强借款人偿还能力和提高偿还意愿,促进借款人提高履约水平,能够降低银行业信用风险,从而维护金融安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2)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发展,必须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化金融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国内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面临新的任务,都要求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力。
  4、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挑战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展示为一种新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全球化时代的各经济主体都必须按统一的国际市场规则进行经济活动,这就需要有全球统一的信用体系来约束和支撑。
  在我国,信用服务业发展缓慢,加入WTO后,我国信用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的国民待遇,可能使国外信用服务公司依托其国际知名度、全球化的市场、完备的人才及成熟的技术等优势,对我国的信用服务机构产生巨大威胁,甚至垄断某个领域、某个地域的信用服务市场。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我国信用服务行业的建设,以应对国外信用服务公司的挑战。
  5、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培育新的信用文化,改变当前信用秩序紊乱状况的需要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培育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文化,使信用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实际的管理手段,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创业、生活、工作、就业等直接挂钩,让守信者获得种种收益,让失信者遭到市场的淘汰。这样一种意识和文化的形成与确立,不能仅靠简单的教化来解决,而必须要依靠规范的信用制度来实现。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信用体系
  征信国家的信用体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国的信用体系在遵循了信用的一般规律以外,也必须要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要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
  一、中国的信用状况
  中国的信用缺失或信用危机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不良资产沉淀数额庞大
  2002年,国有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09万亿元,按其中五分之一为不良贷款计算,不良贷款额相当之高。
  2、贷差扩大,巨额资金在金融机构空转
  由于信用缺乏的原因,导致1年有4万多亿元的资金在银行空转,没有能对国家经济发挥作用。
  3、资金宏观相对宽裕和资金微观相对紧张同时并存
  资金宽裕的证据很多,现举出下列几条:
  (1)国家货币供应量大幅增长
  (2)民间资本供给总量快速增长
  (3)外资利用、外汇储备增加较多
  资金总量充足,各项筹资渠道通畅,而相当一批企业、项目资金紧张,甚至告贷无门。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的信用体系存在大的缺陷造成的。
  4、举债过少,债股比例严重失衡
  建立在现代信用体系基础上的大量债务的发行与偿还,是维系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举债,其全社会总债务市值往往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到3倍,甚至更高。而我国到1999年底,把金融机构存款、国债、企业债、金融债等全部算上,总额为1.16万亿元,仅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倍。在证券市场上我国的债券和股票的比例严重失衡。这也是我国信用严重缺少的一个突出表现。
  5、在国际贸易中不敢或很少采用国际通行的以信用为基础的赊销贸易结算方式
  在当今世界上,信用结算方式已成为商品交易中的绝对主流。西方国家约90%的贸易采用信用方式,即赊销方式,只有10%的贸易采用现汇结算。而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信用交易方式不到全部交易额的30%,结算方式仍以现汇为主。落后的结算方式使我国失去了许多商机,大大削弱了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二、中国信用严重缺少的原因
  1、计划经济体制的后遗症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财务统收统支制度,政府集中国民收入消费剩余的绝大部分,再以拨款方式分配给企业使用,因而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无从建立,也无须建立。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建立内在信用责任制度的步伐,导致全社会信用关系的基础至今十分脆弱。
  2、信用法制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信用法制方面仍然起不到应有的强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立法不够完备,不能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很多法律未能充分体现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应该体现的基本原则,债权人的利益未能得到切实保障。信用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倾向,偏袒当地企业利益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2)执法成本过高,债务清偿率很低。银行通过法律诉讼收债,往往可以打赢官司,但依然无法收回贷款,在贷款损失之上又损失了诉讼费用,出现了"赢了官司更赔钱"的现象。
  (3)缺乏对严重失信进行惩罚的法律依据。现在社会上之所以有许多失信行为,是因为没有受到及时的、严厉的法制惩罚。
  3、信用管理体系残缺不全
  (1)信用中介机构发展缓慢,作用发挥不够。专业的信用中介机构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其发展还很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需要。
  (2)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企业统一的信用登记制度尚未建立,致使企业的失信行为并不构成对企业信誉的损害,不能受到应有的惩罚。
  (3)银行在信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高度垄断的金融格局使银行失去了发现信用、甄别信用和管理信用风险的能力。在信用风险面前,银行只能以消极的态度收缩信用,随之必然引发"惧贷,惜贷"现象蔓延,加剧社会的信用危机。
  (4)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问题还未得到较好的解决。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上主要应发挥推动作用,主要是制定法律和行业规范,促进政府掌握信息向社会披露和共享,培育信用市场以及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
  4、我国的信用市场没有发育成熟
  由于缺乏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基本数据,没有建立可供社会共享的国家征信数据库或企业数据库,中国目前还不存在征信数据市场。由于金融系统倾向于对贷款企业进行内部评估,信贷企业的评级市场也很小,同时,企业的资信评级开展很少,个人的资信评分也刚刚起步,信用行业的规模还十分有限。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信用体系
  1、重视文化,加浓信用体系的文化色彩
  建立信用体系,首先要重视信用文化的建设。信用缺失、信用危机首先根源于信用文化的衰落和补侵蚀。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说明,在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期,信用文化最容易发生衰落,失信文化最有可能蔓延。所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我们要特别重视信用文化的建设。
  2、重视立法,营造信用体系的法制环境
  法制建设本身就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建设对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具有规范、引导、保障、推进的作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的采集、信息的披露和信息的查询都应有法的依据、法的保护和法的引导。结合国情,加强信用立法已经成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紧迫任务。
  3、重视征信,夯实信用体系的数据基础
  征信数据是开展征信服务的基础,也是进行信用管理的基础,还是建立国家信用体系的基础。数据是征信企业的生产原料,能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展征信服务,最基本的条件是征信公司能在资本市场、个人消费市场和商品市场合法地取得各种真实的企业、消费者个人信用数据和各行各业的行业发展数据。
  目前,我国的征信数据分散在工商、税务、海关、银行等多个政府部门手中,互相垄断,没有向社会开放。这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给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当务之急是把这些由政府各部门掌控的征信信息集中起来,或实施对外有控制的开放。这就需要建立国家征信数据库,专门从事数据的采集和发布。只有建立了国家征信数据库,才能为政府、企业、社会提供可靠的信用依据,社会信用体系才有可靠的基础。
  4、重视市场,建立信用体系的市场机制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架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市场交易人为主体的基础信用;二是以法律制度、国际惯例和商业习惯为主导的制度信用;三是以政府监管为主的监督信用。基于此,为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我国需要推动五个方面的信用建设:
  (1)加快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和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的政务信息公共披露体系的建设;
  (2)加快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和以行业自律为基础的行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3)加快以企业(银行)为主体和以信用管理技术为基础的内部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4)加快以个人(家庭)资产为主体和以个人征信为基础的个人(家庭)资信管理体系的建设;
  (5)加快以信用中介为主体和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社会商务服务信用体系的建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江苏省行政管理中实行信用报告信用承诺和信用审查的办法
下一篇:

版权所有:江苏文力昌企业信用服务有限公司